电话:0512-66294076
地址: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采莲陈巷1号
黄垆民办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
一、 学校简介
苏州市吴中区黄垆学校是社会力量办学的成功范例。学校坐落在太湖湖畔临湖镇采莲社区,2006年创办,2014年新校舍正式启用,现设幼儿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,设计招生规模为1900人。
学校的创建和发展得到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,规范办学行为,服务社会发展,培养优秀学生,打造品牌学校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基本理念和发展目标。
经过多年的努力,黄垆学校近年来以出色的办学成绩,良好的社会声誉在民办学校中独树一帜,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广泛好评。2011年5月我校被评为“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”、2011年月11日我校在第二届优秀童谣传唱被评为先进单位、2012年2月我校师生员工用爱的心建造共同的家被吴中区政府评为2011年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大新事之一、2013年学校党支部被吴中区评为非公党支部示范点。去年区教育局教研室在小学四年级质量调研中,教学质量获得好评。
二、指导思想
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以先进的物质文化、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为载体,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,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。以规范办学行为,服务社会发展,培养优秀学生,打造品牌学校的办学理念,全面打造校园各层面的内隐学校文化和外显学校文化,为学生的发展、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,使学校成为师生愉悦身心、陶冶情感的工作、成长乐园,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。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,完善师德师风建设、树立学校形象、促进学校融合健康发展的抓手,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。办学目标:优化教育品质,形成办学特色,建设苏州市民办学校一流品牌。
三、组织领导
组 长: 黄沛忠
组 员: 王 明:负责统筹安排、协调各条线文化建设相关事宜;
陈丽萍:负责学校制度文化建设;
董彦微:负责学校行为文化建设;
张 芬:负责学校物质文化建设;
潘晓明:负责学校精神文化建设;
四、教育理念
黄垆学校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“融”字。
1.道德融铸。学校就像一个大融炉。《晋书》说:“融融者皆趋热之士,其得炉冶之门者,惟夹炭之子。”到我们学校来读书的孩子都有追求知识,追求文化的心,而必须通过道德教育的陶冶,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。
2.知识融通。学校是传播知识,传承智慧的场所,而知识和智慧是在流通、储存、交流、积累、碰撞和创造中发挥作用的。正如“金融”是货币的流通一样,知识融通可以称为“智融”。
3.情感融洽。学校是以人的活动为主,为人的发展服务的,也是依靠人的合作与人的努力才能发展的。学校与社区、学校与家长、学校内的同事、教师与学生、学生与学生之间,都必须情感融洽互相尊重、互相理解、互相帮助,才能保证教育的成功。
4.文化融和。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,也会带上不同的文化背景,呈现不同的性格特征,学校是文化机构,通过教育和交流,大家都能够向着文明、文雅的方向发生变化,互相学习,取长补短;互相包容,杜绝歧视,就像茶叶入沸水,在主动完善自己的同时,也改变了周围的环境,实现正能量的释放和传递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共生共荣,其乐融融。
五、总体目标
办学目标:优化教育品质,形成办学特色,建设苏州市民办学校一流品牌。
1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,整合学校已有的教育资源,形成叩合时代要求、激励学校发展的“一训”(校训)“三风”(校风、教风和学风),确立富有黄垆学校个性的、为全校师生、社会所认知的学校。
2、进一步加强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,根据目前教育的新形势和面临的新问题,梳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,按照“以人为本、构建融合校园”的原则,对已有的制度加以继承、扬弃和发展,追求制度与文化的完美结合,真正让学校制度对全校师生起到约束、导向、融合、激励和教育的作用。
3、不断加强学校行为文化的建设,即“融合每一位学生、融合每一位老师、融合每一项活动”,打造学校优良的校风、学风和教风,树立正确的、全面的、科学的教育观、质量观和人才观,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,进一步打响民办学校品牌。
4、本着“整体规划,分步实施;追求品味,重在育人”的宗旨,按照“科学规范,讲究实效”的原则,新建造学校教学楼;调整学校绿化布局,在美化、生态化上下功夫;再规划设置几处具有文化特色兼备育人功能的校园景点;利用行政楼楼道墙面、教学楼通道间墙面,设立多处校园文化板块,努力创设悦目怡心、充满生机的校园育人环境,彰显学校文化特色。
四、具体措施
(一)学校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化的建设
学校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,也是学校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。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师生对学校发展方向、人才培养规格、教学方式等重要问题所共有的理解与选择,是指导学校日常运作和组织发展的基石和核心,更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核心。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、价值观念、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,也就是学校精神。良好的学校精神文化,能够催人奋进,会使师生逐渐形成一种热爱祖国、热爱人民、追求真理、刻苦学习、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明达、宁静淡泊的情操及博大庄严、任重道远的使命感。
1、建设积极向上的“一训”“三风”
校训:有教无类 爱满天下
锦绣江南,美丽的太湖之滨。吴中大地,开辟了江南新貌。临湖大地汇聚了全国建设大军,为临湖创造了生机。黄垆学校融合每一位学生、融合每一位老师、融合每一项活动,让学校文化精神滋养。成长成才,成为有用的人。现实追求,理想境界。形神兼备,自然天成。我校师生,同心一意。铭记于心,致力于行。
校风:温暖 规范 文明
教风:博爱 浸业 奉献
学风:俭以养德 谦而好学
2、营造健康融合的校园人际环境。校园人际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重要支点,它包括教师之间、师生之间、生生之间、干群之间的关系。旨在激发原动力,增强凝聚力,形成向心力。包括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,好学上进的学习氛围,严谨认真的工作环境,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,营造融合的人际关系。
3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,营造正确健康的舆论氛围。通过会议、办专栏、橱窗、校园之音、国旗下讲话,设立校务公开栏、校园网站等,以及开展主题班会、主题教育、科技节、艺术节、评先评优、树榜样等活动,树正气,明是非。打造学校团队精神,逐步融涛学校的精神文化。
4、营造氛围,建设书香校园。读书启迪心智,读书滋养心灵,读书涵养人生。守住心灵的净土,走进名家伟人的精神世界,陶冶师生自己情操,丰富校园文化,营造书香校园。不断充实图书资料,提高图书设施的使用率和图书借阅率,为读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。在校园的橱窗和教学楼走道布置师生作品、名人名言;在花园草地布置有人文气息的宣传标语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。通过读书知识竞赛、读后感交流、读书征文、经典篇章诵读、歌咏比赛等活动,建设“书香校园”,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,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。
5、以学校文艺特色为依托,搞好艺术文化建设。继续保持“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”称号,开展各种形式文艺活动,从而使学生更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,增强爱国意识,提高审美水平。
(二)校园制度文化建设
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,制度也是一种文化,它具有规范性、连续性和导向性。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,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,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。通过它可以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。科学的管理机构,务实的管理阶层,严谨规范、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,是保证精神文化、物质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。
1、继续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。坚持以人为本,以教师发展为本,以学生发展为本;坚持以德治校与以法治校密切结合,创新有利于师生、学校健康发展的教师管理、学生管理、教学管理、总务管理、学校设施管理等各种管理制度,使各项教学管理活动有章可循,在一个有秩序的氛围下良性发展。
2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,围绕行政、党建、人事、教学、教研、德育活动、安全、卫生、后勤等各方面,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,尤其是绩效考核制度,使之更加完美、人性化,实现有章可循。制度完善过程中,广泛征求师生意见,取得多数利益相关者认可,同时每一条规定要宽严适度,符合教育发展规律,兼顾师生正常合理的需求,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,从而提高制度的可执行率。
3、坚持有尊重的管理,充分体现制度的激励机制。依法管理,科学管理,精细管理,统一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,管理与教育相结合,适度奖励与适度惩罚相结合,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,外在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,不断提升管理艺术与管理效率,做到情感管理、人文管理和制度约束的协调统一,突出融和管理的模式。
(三)学校行为文化建设
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、制度文化、精神文化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。它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书育人、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,是师生员工的生活习惯、价值观念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,体现在教学、科研、生活、管理、人际交往、社会实践中。
1、进行学校观念文化内涵的提炼。即“眼界决定境界,思路决定出路,领悟决定觉悟,细节决定成功;有实力才有魄力,有思想才有智慧,有作为才有地位,有付出才有收获”。
2、学校师德文化的提炼,即“心慈仪端、德高志坚、业精学勤、团结协作”。学校加强师德文化建设,旨在激励教职员工怀仁爱、和善之心,行正直事,做正派人;坚定品德高尚、服务学生、奉献教育的志向;追求刻苦钻研业务,努力达到专一的境界;促进同事之间团结协作的氛围,努力开创黄垆学校更美好的明天。
3、学校管理文化的提炼。学校管理文化是学校管理领域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,是以学校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、制度、课程、行为方式和物质建设的集合体,对师生具有正面导向、凝聚激励、约束规范、同化辐射等作用,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,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推动力。我校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结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,将办学理念提炼为“规范办学行为,服务社会发展,培养优秀学生,打造品牌学校”。
4、学生行为文化的熏陶和培养: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培育出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,具有强烈的爱国情趣、崇尚文明的言行习惯,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质的优秀学生。由此须培养学生六个好习惯:热爱祖国的好习惯、文明礼貌的好习惯、遵纪守法的好心惯、勤学善思的好习惯、团结友爱的好习惯、讲究卫生的好习惯。
实践途径:
(1)构建以集体为导向的人文文化,规范学生行为习惯。
①、加强文明班级建设,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。
②、全面落实全员德育,推动学校全员育人目标实现。
(2)构建以活动为导向的人文文化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①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,推动学生特长发展。
②、开展广泛深入的综合实践活动,促进学生体验感悟。
(3)构建以融合为导向的人文文化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。
①、提出三个主体(教师、班干部、学生)的不同要求,营造融合育人环境。
②、提出教师“四留情”(手下留下、嘴上留情、作业留情、处理留情),建立融合的师生关系。
通过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,使校园文化渗透到行为中,并将校园理念和文化内化为学生行为,建构出教师、学生自立、自主健康人格的行为文化特色,确保“校园文化”之树根深叶茂。
(四)学校物质文化建设
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,也是学校文化的载体。是学校视觉识别系统,是学校文化中最外在、最直观的部分,是将学校抽象的深层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符号概念,通过个性化、规范化、系统化的视觉方案将学校的理念和精神传达出去,塑造学校的视觉新形象,给社会公众以良好的印象,从而吸引优秀师资和生源,激发学校成员的活力,提高学校办学质量。
本着“整体规划,分步实施;追求品味,重在育人”的宗旨,按照“科学规范,讲究实效”的原则,继续加大学校硬件建设的力度。
1、原地新建造教学楼、综合楼;随着界路学校的合并、三校资源的整合,充分利用原有资源,再新增添一批设置,使学校硬件上一个台阶,发挥好其功能。
2、调整学校绿化布局,在美化、生态化上下功夫。提高绿化养护水平和管理质量,构建生态校园。
3、利用行政楼走道墙面、教学楼通道间墙面,设立多处校园文化板块,努力创设悦目怡心、充满生机的校园育人环境,彰显学校文化特色。
5、对综合楼、教学楼等主要建筑进行征名、命名活动。要求根据学校“一训三风”以及“融”文化特色,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办学特色,彰显学校办学理念,显现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6、搞好班级文化和宣传栏建设。德育处要抓好班级文化的建设,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总要求,打造班级文化,将各班的班风、目标自行设计于文化名片之中,这样既可以明确奋斗目标,振奋班级精神,又可以表达学生的情感,展示才艺。
五、强化管理
1、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全校性校园文化建设活动。
2、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进行计划、部署、评估和总结,保证工作的落实。
3、学校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,保证建设的正常进行。
4、本方案具有长期性、指导性,具体工作如有必要由校长室另行安排。
融赋
融,是一个变化的过程。它用时间和空间,演绎教育的传奇。
融,是一种生命的姿态。它用心灵和行动,表达教育的真谛。
融,是一份深沉的情怀。它用邂逅和永恒,书写教育的理想。
固守自我,拒绝融合,最终将被时代无情地抛弃。
失去自我,完全同化,最终将使你的人生丧失价值。
学会适应, 彼此交融,你才可能超越平庸,成就非凡!
教育是追寻真善美的事业。人类文明像涓涓细流,滋润和浇灌着鲜花桃李。你和我,我和你,传递、互融、汇成大爱、大德、大义。感恩父母,感恩乡亲,感恩社会,感恩祖国,在一片真诚的融和之中,让我们一起成长,享受“融”的恩赐!